10月28日,在女奴-女奴调教-绳精病
中心校区法学楼B区304教室,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保罗·布莱克里奇(Paul Blackledge)教授受邀观摩伦理学经典选读(双语)课程。课程由女奴
曲红梅教授和姜昊良老师为任课教师,女奴
哲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为授课对象,《西方伦理学著作选读》(Selected Reading in Western Ethics)为选用教材。学生全英展示和教师评议为此次课堂的主要呈现形式。

学生围绕麦金太尔《追寻美德》(After Virtue)第十二章的内容进行展示。首先,刘金昊同学进行导读引入时表示,麦金太尔在这本书中的主要任务是对现代道德的诊断;接着,陈中睿同学为在场师生讲解选文的前半部分,引用麦金太尔对亚里士多德传统进行了重述,认为麦金泰尔主张重新探讨了“幸福”与“德性”的内在关联,同时也直面亚里士多德理论中“形而上学生物学”等挑战;最后,夏培焱同学为在场师生讲解选文的后半部分,指出麦金太尔通过对比康德与亚里士多德凸显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特质,认为亚里士多德将“友谊”视为联结个体与城邦共同体的关键纽带。

保罗·布莱克里奇教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积极开展点评和提问。他对麦金太尔有关实践划分问题的提示,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实践定义的精确性;同时提出应当将《追寻美德》与相关研究结合起来考察,启发同学们把道德社会的思考与人类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课后,布莱克里奇教授表示,同学们准备充分、表达自信,兼备独立思考,这是一堂成功的展示课。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布莱克里奇教授的参与十分有意义,帮助他们深化了对英文文献的学术性理解。参与本次课堂的还有不少伦理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样就同学们的展示内容进行了互动。
该伦理学经典选读(双语)课程每年都会采用不同的形式邀请国际学者参与其中,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课堂双语效果。
(撰稿人:刘金昊、陈中睿、夏培焱、姜昊良)